肌肉中粗蛋白含量(17.83±0.09)%,粗脂肪含量(0.25±0.02)%,水分含量(78.12±0.11)%,粗灰分含量(1.07±0.01)%,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,总量为(74.02±2.68)%(干样百分比),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总量是(29.34±1.17)%,占氨基酸总量的39.63%,必须氨基酸指数(EAAI)为61.66,其构成比例合乎FAO/WHO的规范。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(26.12±0.84)%(干样百分比),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,区分为2.24%、4.74%,微量元素比值正当。标明泰国笋壳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。
清明时节正是西江鱼汛期,少量河鲜如鲈鱼、笋壳鱼、河鲫、边鱼、河鲤、黄骨鱼等正值上市,为吃鱼的好节令。豆腐滚笋壳鱼则起到理想的营养互补作用。笋壳鱼是“营养密集型”食品,蛋白质含量相当高,还富含磷、钙、铁、维生素D等;豆腐为食药兼备的食品,含钙相当高。更重要两者的蛋白质都不一样,豆腐不足蛋氨酸和赖氨酸,这在鱼中却十分丰盛;鱼的苯丙氨酸少,豆腐中则多,搭配后便扬长避短,可将人体对钙的排汇率提高20倍。因此此汤不只鲜美可口,且具益气补虚、养颜美肤。
笋壳鱼的做法资料:笋壳鱼1条、辣椒1条、葱3根、香菜少许;
调味料:鱼葱油、浅色酱油3两、水3两、糖1匙、美极酱油1匙;
做法:
一:笋壳鱼去鳞取出内脏洗净,在背顺翅骨处开一刀划到尾巴,两边一样,开深一点,能看到鱼如同有翅膀;
二:锅子烧220℃热油,油要刚好盖过鱼,放鱼油炸至金黄色捞起,放在盘上;
三:热锅将调味料煮开;
四:辣椒、葱切丝排一鱼上,淋少许热油爆香,最后添加煮开的调味料,洒上少许香菜即成。
笋壳鱼简介笋壳鱼的体形略延伸,细弱,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,头扁平、较大,体宽约为体长的1/3.5,嘴角下斜,与眼同宽。眼睛凸出,位于嘴唇上面,上颌两侧为齿带,下颚善于上颚。有一排小尖牙,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,有四圈彩色斑纹,腹部的色彩较浅,体表的色彩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动。
笋壳鱼重要散布在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尼等西北亚地域, 台 湾于1975年自高棉引进,因是热带鱼种,家养的笋壳鱼重要散布在嘉义以南,其中又以乌山头水库一带最为出名。
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,常栖身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、水库、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,也常栖身于岸边的沙石缝隙、洞穴及杂物中。游泳才干不强,不能极速和长距离游动。性温驯,对低氧环境顺应才干较强。多在夜间优惠,白昼喜藏进泥里。适温范畴15-35℃,最适温度25-30℃,10℃以下少量死亡。可顺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‰的咸咸水。在人造界捕捉它比拟艰巨。
笋壳鱼的养殖技术1:亲鱼的选用
亲鱼选用好坏是人工繁衍完成的关键。要选用2龄够成熟的亲鱼,雌雄亲鱼按1:1放入产卵池中。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,体表较少粘液,手膜有显著毛糙感;腹部丰满有显著的卵巢轮廓;外生殖突稍膨大,呈淡白色,基部较宽,游离度深,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;泄殖孔较大,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,两侧稍隆起,无彩色素点。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,斑纹愈加显著,体表粘液多、手摸觉得较润滑;腹部不显著丰满;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,呈白色的三角形;泄殖孔启齿于最末端,孔周有少许彩色素点。
2:诱导产卵
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(体重75~100克),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(约等于3毫克重)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700国内单位,催产注射为一次性注射。注射后的亲鱼按雌:雄=1: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。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。巢穴宽约30厘米,高约20厘米。产卵池水深40厘米。产卵池的池水用经污染的自来水。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用巢穴和自行配对,大概24~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;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。催产完成率均在70%左右。
3:人工孵化
产卵后,可将附有鱼卵的木板或瓦片(卵的附着器)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。此时可以依据孵化池条件和依据育苗模式控制适宜的密度。在水温为27~32℃时,受精卵孵化历经期间约84~108小时,孵化率80%左右。
4:苗种培养
初孵化的仔鱼全长2.3~2.6毫米,全身透明,腹部有一个颇大的卵黄囊,卵黄囊前部有多个扩散的小脂滴。仔鱼沉于水底,不断做间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动。孵化二天后的仔鱼,全长3.2~3.4毫米。卵黄囊变为长椭圆形,卵黄囊中的扩散多个的小脂滴会合为繁多个颇大的油球,位于卵黄囊的前上面。消化道开局分化,口凹、肠管、肛门发生,眼球开局充积彩色素;奇鳍褶进一步发育扩张,仔鱼能做极速上下窜游。孵化出膜四天后的鱼苗,卵黄囊大局部被排汇,仅残留前上面小局部和油球,上下颌分化构成并能张合,肠管发生分节。此时鱼能做水平游动和寻食食物,可以开局投饲食物。这时将稚鱼移往5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养,培养到1厘米规格大概需一个月期间,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平均20%左右。体长1~3厘米规格放6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养,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80~90%。培养稚鱼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,放养密度为每池5000~6000尾。到达3厘米规格的稚鱼要转移到两边育成土池中培养,大概培养2~3个月,便可到达发售种苗的规格7~8厘米。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60~70%,其中有的集体到达100克规格。鱼苗培养成活率的高下,关键是饲料,其次是精细的治理。虾虎鱼孵出后约3天,卵黄消化便开局摄食。这时稚鱼的启齿口径只要100~200微米。其启齿的饵料是:将生的 鸡蛋 充沛搅拌,而后将约150cc的热水冲注入内,用100目标动物网过滤,而后启动投喂。投喂的第一天要投喂四次,从第二天开局,蛋和浮游动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。第15天止,要投喂60~90微米的浮游动物(轮虫)。或许改用蛋黄和过滤的水蚤或摇蚊幼虫混合经常使用。因为鱼苗弱小,应及时过量,每蠢才屡次投喂,以保障幼鱼的须要。从第16天到30天之间,每天投喂三次咸水枝角类。以后可投喂陆地杂鱼做成的鱼糜、枝角类、轮虫等。在育苗环节中要留意水质的变动,经常扫除污物和适时改换新水,才干取得高的成活率。培养10~15天的鱼苗体长可达5~6毫米,鳍条开局发生,游泳才干增强。仔鱼重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虫幼体为饵料,鳃发育也完善,可以转入大池启动鱼种的培养。
- 关系词条
- 三文鱼
- 深海鱼油
- 长江刀鱼
- 鲈鱼
- 甲鱼
- 鲫鱼
- 金枪鱼
- 石锅鱼
- 鲑鱼
- 鳊鱼
- 生鱼片
- 红烧鲤鱼